标签: 非法招募

  • 警惕非法招募:菲律宾桂昂案的深刻教训与防范指南

    警惕非法招募:桂昂案的深刻教训与防范指南

    [菲律宾人民诉桂昂案, G.R. No. 116382, 1998年1月29日]

    引言

    对于许多菲律宾人来说,海外工作是实现经济梦想的途径。然而,这种渴望也使他们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桂昂案(人民诉桂昂)生动地揭示了非法招募和诈骗的危害性,提醒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依法保护自身权益。本案的核心问题是:在没有合法执照的情况下招募他人海外工作,并以虚假承诺骗取钱财,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法律背景:菲律宾的非法招募与诈骗

    在菲律宾,海外就业受到严格的法律监管。《菲律宾劳工法》明确规定,任何从事“招募和安置”菲律宾工人到海外就业的个人或实体,都必须事先获得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的许可。未经许可从事招募活动,即构成非法招募罪。该法第38条规定:

    “第38条。非法招募——(a)任何个人、雇主、代理机构或实体,未经劳工部长授权,从事招募和安置工人以获取利润的行为,均属非法招募。”

    “招募和安置”涵盖了为雇佣工人而进行的任何活动,包括 solicit, canvass, enlist, contract, transport, utilize, hire 或 procure 工人,以及包括承诺或企图促成海外就业。非法招募罪如果针对三人或以上,则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此外,利用虚假承诺骗取他人财物,还可能构成《菲律宾修订刑法典》中的诈骗罪(Estafa)。该法第315条规定:

    “第315条。诈骗罪——以下人员实施诈骗罪:(一)通过欺骗手段,使用虚假的姓名、品质或权力,或通过捏造情况、欺诈性表演或其他类似欺骗手段,诱使他人放弃财产以损害其自身或他人的利益。”

    诈骗罪的关键在于“欺骗”和“损害”。行为人必须使用欺骗手段,使受害人信以为真并交付财物,从而遭受经济损失。两种罪行在本案中交织,突显了被告人行为的严重性。

    案例回顾:桂昂非法招募和诈骗案

    本案中,被告人桂昂(Ma. Lourdes de Guiang)被指控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和两项诈骗罪。受害人是胡戈(Jugo)一家三姐弟:雷纳尔多(Reynaldo)、何塞(Jose)和罗西塔(Rosita)。

    1991年10月,桂昂通过雷纳尔多的“教父”马克兰(Alberto Maclang)结识了雷纳尔多,谎称自己可以帮助他到日本当工厂工人。桂昂承诺在两个月内办妥手续,并索要费用。雷纳尔多最初支付了2,500比索,随后又支付了18,000比索,用于所谓的机票费用。桂昂还向雷纳尔多展示了一本护照,但事后证明是伪造的。

    与此同时,雷纳尔多的弟弟何塞和妹妹罗西塔也经雷纳尔多介绍认识了桂昂。桂昂以同样的手段,承诺帮助他们到日本工作,并分别向何塞收取了70,000比索,向罗西塔收取了2,500比索。何塞也收到了一本护照和签证,但均被证实是伪造的。

    胡戈姐弟三人向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报案。POEA的认证显示,桂昂并未获得招募海外工人的许可。马尼拉市检察官办公室随后对桂昂提起诉讼,指控其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和两项诈骗罪。

    地区审判法院(RTC)对案件进行了联合审理。尽管桂昂辩称自己只是帮助胡戈一家办理旅游签证,并未从事招募活动,且雷纳尔多曾出具撤诉声明,但法院并未采纳其辩解。地区审判法院法官维廉·拜洪(William Bayhon)认为,检察官的证人证词可信,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非法招募和诈骗罪。法院判决桂昂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处以终身监禁和10万比索罚款;犯有两项诈骗罪,分别判处不同刑期的监禁,并责令其向受害人赔偿损失。

    桂昂不服判决,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她辩称,受害人作证动机不纯,且雷纳尔多的撤诉声明应被采纳。但最高法院驳回了上诉。最高法院认为,地区审判法院对证人可信度的评估是正确的,雷纳尔多的撤诉声明不足以推翻其在法庭上的证词。最高法院强调,证人证词清晰地表明,桂昂向受害人承诺提供海外就业机会,并收取费用,而她并没有合法的招募执照。最高法院还引用了地区审判法院的观察:

    “没有理由怀疑控方证人的证词,他们是淳朴的乡下人……从他们的外貌和在法庭上的作证方式来看,他们不太可能歪曲事实……他们不是那种会捏造故事来起诉被告的人……他们来法院多次,如果不是为了寻求正义,不会如此麻烦。”

    最高法院最终维持了地区审判法院的判决,认定桂昂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和两项诈骗罪。

    实践启示:如何防范非法招募和诈骗

    桂昂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海外就业机会固然诱人,但也潜藏着风险。为了避免成为非法招募和诈骗的受害者,务必牢记以下几点:

    关键教训:

    • 核实招聘机构资质: 在与任何招聘机构或个人打交道之前,务必向POEA核实其是否具有合法的海外招募许可证。POEA网站(https://www.poea.gov.ph/)提供在线查询服务。
    • 警惕高额预付款: 合法的招聘机构通常不会收取过高的预付款,尤其是在尚未提供实际就业机会之前。对于那些要求支付巨额“手续费”、“签证费”等不明费用的招聘者,务必保持警惕。
    • 索取并保留收据: 每次支付任何费用时,务必索取正式收据,并妥善保管。收据是日后维权的重要证据。
    • 仔细核对文件: 对于招聘者提供的任何文件,如护照、签证、机票等,务必仔细核对真伪。如有疑问,可向相关部门(如大使馆、移民局)咨询。
    • 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所有重要的协议和承诺都应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口头承诺难以取证,容易引发纠纷。
    • 寻求法律咨询: 如果您对招聘过程或合同条款有任何疑问,或者怀疑自己可能成为非法招募或诈骗的受害者,请及时寻求律师的帮助。

    常见问题解答

    问:什么是非法招募?

    答: 非法招募是指任何个人或实体,在未获得POEA合法许可的情况下,从事招募和安置菲律宾工人到海外就业的活动。这包括承诺提供海外工作,并为此收取费用。

    问:如何识别非法招募者?

    答: 非法招募者通常有以下特征:

    • 无法提供POEA许可证。
    • 承诺快速、轻松地获得海外工作机会。
    • 索要高额预付款,且费用名目不清。
    • 拒绝提供书面合同或收据。
    • 提供的文件(如护照、签证)可能是伪造的。

    问:如果我被非法招募欺骗了怎么办?

    答: 如果您不幸成为非法招募的受害者,应立即采取以下行动:

    • 收集所有相关证据,包括收据、合同、通信记录等。
    • 向POEA举报非法招募者。
    • 向警方或NBI报案。
    • 寻求律师的法律援助,维护自身权益。

    问:菲律宾诈骗罪的处罚是什么?

    答: 菲律宾诈骗罪的刑罚根据诈骗金额而定。金额越大,刑罚越重。桂昂案中,被告人因诈骗罪被判处监禁。

    问:如何验证招聘机构的许可证?

    答: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验证招聘机构的许可证:

    • 访问POEA官方网站 (https://www.poea.gov.ph/) 在线查询。
    • 致电POEA热线或亲自前往POEA办公室查询。

    海外就业是改变人生的机会,但务必擦亮眼睛,谨防非法招募和诈骗。桂昂案的教训告诉我们,了解法律,提高警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精通菲律宾劳工法和刑事辩护,ASG Law律师事务所随时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咨询。若您在非法招募或诈骗问题上需要帮助,请立即联系我们。

    nihao@asglawpartners.com | 联系方式

  • 海外就业陷阱:菲律宾最高法院案例解析非法招募的界定与防范

    海外就业陷阱:菲律宾最高法院案例解析非法招募的界定与防范

    [ G.R. No. 114905, December 12, 1997 ] 菲律宾人民诉唐尼·佩拉尔塔案

    引言

    对于无数菲律宾人来说,海外就业机会如同希望之光,照亮了经济困境。然而,一些不法之徒却利用这份渴望,假冒招聘人员,设下精心策划的骗局。唐尼·佩拉尔塔案正是此类“坠落天使”的典型案例,揭示了非法招募对弱势群体造成的深重伤害。本案不仅明确了菲律宾法律对非法招募的界定,更敲响了警钟,提醒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高警惕,共同防范就业陷阱。

    非法招募的法律界定

    菲律宾《劳工法》第38条明确规定了非法招募行为,旨在保护菲律宾公民免受虚假就业承诺的侵害。该法条指出,任何未经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许可或授权的招募活动,均属于非法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尤其当非法招募行为涉及团伙作案或大规模诈骗时,将被视为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犯罪,面临更严厉的惩罚。

    《劳工法》第13条(b)进一步解释了“招募”的定义,涵盖了从招揽、登记、签约到运输、雇用、介绍等一系列行为,甚至包括为就业机会进行承诺或广告宣传。其中关键一点是,“任何以盈利为目的,向两人或两人以上提供或承诺就业机会的个人或实体,均应被视为从事招募和安置活动。” 这一定义非常广泛,旨在涵盖各种形式的非法招募行为。

    本案的核心法律问题在于,被告人佩拉尔塔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招募?以及他是否应为此承担刑事责任?

    案件回顾:从希望到失望的求职之路

    本案中,受害者们满怀希望地寻求海外就业机会,却不幸落入佩拉尔塔精心编织的骗局。根据检方的证词,佩拉尔塔在1992年5月至9月期间,在马尼拉大都会帕拉尼亚克市,向多名求职者谎称自己有能力在台湾为他们安排工作。他以收取费用的方式招募包括雷内·阿尔卡拉斯、伊梅尔达·阿吉雷、朱利叶斯·纳瓦罗和玛丽亚·特蕾莎·马格达劳格在内的八名受害者,承诺为他们提供在台湾的工作岗位,但实际上他并未获得POEA的许可或授权。

    受害者们作证称,佩拉尔塔向他们索要数额不等的“手续费”,并承诺在不久的将来安排他们前往台湾工作。为了实现海外就业的梦想,受害者们交付了费用,并接受了体检等安排。然而,承诺的出发日期一再推迟,最终化为泡影。当受害者要求退款时,佩拉尔塔及其同伙也百般推诿,拒不退还。求职无望,退款无门,受害者们意识到自己被骗,愤而向警方报案。

    佩拉尔塔在法庭上辩称,自己仅仅是“子女旅行咨询公司”(Sons and Daughters Travel Consultancy)的雇员,该公司由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佩拉尔塔管理。他声称该公司是合法注册并获得许可的,而他只是负责 медицинское обследование 申请表格的“信使”。他否认自己招募了受害者,并声称收款行为均由其妻子和继女负责。

    然而,法庭并未采纳佩拉尔塔的辩解。地区审判法院认定,佩拉尔塔的行为发生在他在“子女旅行咨询公司”工作之前,且他本人也承认未获得POEA的招募许可。法院最终判决佩拉尔塔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判处其终身监禁,并处罚金10万比索。

    佩拉尔塔不服判决,向菲律宾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声称地区审判法院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错误。

    最高法院的裁决:谁是真正的招募者?

    最高法院在审理此案时,重点审查了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1. 佩拉尔塔是以个人身份招募受害者,还是代表“子女旅行咨询公司”?
    2. 检方提供的证据是否足以证明佩拉尔塔犯有非法招募罪,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最高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上诉“完全没有根据”,维持了地区审判法院的原判。

    法院认为,受害者们的证词清晰地表明,佩拉尔塔亲自向他们承诺可以安排在台湾的工作,并收取了费用。他签发的体检介绍信以及收款收据都证实了他参与了招募活动。“非法招募者无需向受害者表明自己是获得正式许可的招聘人员。只要他给人一种能够为投诉人安排海外就业的印象,以诱使他们支付费用就足够了,正如佩拉尔塔在本案中所做的那样。” 法院的判决书强调了这一点。

    对于佩拉尔塔辩称自己是“子女旅行咨询公司”雇员的说法,最高法院也予以驳斥。法院指出,佩拉尔塔在1992年4月就开始招募活动,签发体检介绍信,并收取费用,而他自己声称直到1992年10月才开始在该公司工作。对于为何在受雇之前就以公司名义开展招募活动,佩拉尔塔未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最高法院还强调了对初审法院证人可信度评估的尊重。“初审法官最适合评估和评价证人的正直和可信度,因为他能够直接观察他们的行为和作证方式,从而更好地判断他们是否在说真话或在含糊其辞。” 法院认为,地区审判法院对受害者证词的采信是恰当的。

    最终,最高法院认定检方证据充分,证实佩拉尔塔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以盈利为目的,招募了三名以上受害者前往海外工作,构成了大规模非法招募罪。法院不仅维持了对佩拉尔塔的刑罚,还责令其向受害者退还已收取的费用。

    案件的实践启示

    佩拉尔塔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揭示了非法招募的危害性以及防范的重要性。对于求职者而言,本案最重要的启示是:

    提高警惕,防范就业陷阱: 海外就业机会虽具吸引力,但也暗藏风险。求职者在寻求海外工作时,务必保持警惕,切勿轻信“高薪”、“快速办理”等诱人承诺。对于那些要求提前缴纳高额费用的招聘机构或个人,更要格外小心。

    核实资质,选择正规渠道: 在选择海外招聘机构时,务必事先核实其是否获得POEA的合法许可。可以通过POEA官方网站查询,或直接向POEA咨询。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机构,才能有效降低被骗风险。

    保留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在与招聘机构或个人交往过程中,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收据、聊天记录等。一旦发现被骗,及时向警方或POEA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本案也提出了警示:

    合法合规,诚信经营: 从事海外劳务派遣业务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菲律宾相关法律法规,获得POEA的合法许可,诚信经营,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风险: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招聘流程和风险防范机制,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企业名义进行非法招募活动。

    关键教训

    • 非法招募构成犯罪: 菲律宾法律严厉打击非法招募行为,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未经许可从事招募活动都将面临法律制裁。
    • 求职者需谨慎: 海外求职需谨慎,切勿轻信虚假承诺,务必核实招聘机构资质。
    • 证据至关重要: 在维权过程中,相关证据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

    常见问题解答

    问:什么是菲律宾的非法招募?

    答:根据菲律宾《劳工法》,非法招募指的是任何未经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许可或授权而进行的招募活动,包括为海外就业进行招揽、登记、签约、运输、雇用、介绍,以及承诺或广告宣传等行为。

    问:如何辨别非法招募者?

    答:非法招募者通常会使用以下伎俩:

    • 承诺高薪、快速办理、无需经验等诱人条件。
    • 要求提前缴纳高额的“手续费”、“押金”等。
    • 无法提供POEA的合法许可证明。
    • 办公地点不正规,甚至没有固定办公场所。
    • 频繁更换联系方式,行踪不定。

    问:如果我被非法招募了,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您怀疑自己被非法招募,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收集所有相关证据,包括合同、收据、聊天记录、汇款凭证等。
    • 立即停止支付任何费用。
    • 向警方报案,并向POEA举报。
    • 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权益。

    >

    问:菲律宾政府如何打击非法招募?

    答:菲律宾政府通过以下方式打击非法招募:

    • 加强POEA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非法招募行为。
    • 提高公众对非法招募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 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合作,打击跨国非法招募活动。
    • 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

    问:合法的海外招聘机构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合法的海外招聘机构必须:

    • 获得POEA颁发的有效许可。
    • 在POEA注册备案。
    • 遵守POEA的各项规章制度。
    • 收费合理透明,不得乱收费、高收费。
    • 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

    寻求专业法律咨询? ASG Law律师事务所精通菲律宾劳动法,尤其在处理非法招募案件方面经验丰富。如果您或您的企业面临相关法律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nihao@asglawpartners.com | 联系方式

  • 海外务工陷阱:菲律宾最高法院案例解析非法招募与诈骗

    谨防海外务工骗局:菲律宾非法招募的法律责任

    G.R. Nos. 104739-44, November 18, 1997 (人民诉卡乌雷斯案)

    海外务工,淘金梦想,却往往暗藏陷阱。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的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大量菲律宾人受非法招募侵害。本案“人民诉卡乌雷斯案”正是此类案件的典型代表,揭示了不法分子如何利用虚假承诺,诱骗求职者缴纳费用,最终导致人财两空的悲惨境地。本案不仅明确了非法招募的法律定义及处罚,更警示公众,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寻求海外就业,避免落入非法招募的陷阱。

    菲律宾非法招募的法律界定

    菲律宾共和国法典第442号总统令(又称《菲律宾劳工法典》)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招募行为。该法典第38条和第39条详细规定了非法招募的定义和处罚。根据法典,任何个人或实体,若未取得POEA的合法许可,从事招募和安置工人以获取报酬的行为,均构成非法招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非法招募行为涉及三人或三人以上时,即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将被视为更严重的犯罪,处以更严厉的刑罚。《菲律宾劳工法典》第38条(b)款明确指出:“大规模非法招募,即对三个或更多人单独或集体实施的非法招募行为,将被视为对国家经济的犯罪,应处以终身监禁和10万比索的罚款。”

    此外,与非法招募行为常常并存的是诈骗罪。菲律宾修订刑法第315条规定了诈骗罪,涵盖了通过虚假陈述或欺骗手段,诱使他人交付金钱或财产,并给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在海外务工招募的背景下,不法分子常以提供海外工作机会为诱饵,骗取求职者的中介费、签证费等,构成典型的诈骗罪。

    本案的核心法律问题在于,被告人卡乌雷斯是否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和诈骗罪?法院需要审查,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非法招募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并依法作出判决。

    “人民诉卡乌雷斯案”案情回顾

    本案中,受害者共有五名,分别是卡里略、萨利纳斯、萨尔瓦多、雷加拉多和蒙松。他们均受到被告人雷耶斯、考雷斯及其妻子蔡乌雷斯的招募,被承诺可以前往台北的食品工厂工作,月薪400美元。被告人声称能够办理工作签证,但需每人缴纳13,000比索的安置费和手续费。

    1989年7月,受害者们分两次向被告人支付了共计64,000比索的费用。被告人雷耶斯向他们出具了收据,并承诺他们将于1989年9月初出发前往台北。然而,到了约定的时间,受害者们并未能成行。当他们再次联系被告人时,却发现被告人已人去楼空。

    受害者们向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查询,得知被告人并未取得海外招募许可。他们意识到自己被骗,遂向警方报案。警方逮捕了被告人考雷斯,但雷耶斯和蔡乌雷斯仍然在逃。

    地区审判法院审理后,认定被告人考雷斯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和五项诈骗罪,判处终身监禁,并处罚金10万比索,同时需向每位受害者赔偿损失。考雷斯不服判决,向菲律宾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最高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重点审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 非法招募罪的构成要件是否成立? 包括被告人是否从事了招募活动,是否未取得合法许可,以及招募对象是否达到三人以上。
    •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否成立? 包括被告人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受害者是否因信赖欺诈行为而交付财物,以及是否遭受了经济损失。
    • trial court 的判决是否公正合理? 包括量刑是否适当,以及证据是否充分。

    最高法院最终维持了地区审判法院的判决,认定考雷斯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和五项诈骗罪,驳回了其上诉。最高法院认为,检方提供的证人证言和POEA的证明文件,足以证明被告人实施了非法招募和诈骗行为。被告人及其同伙以虚假承诺诱骗受害者缴纳费用,且未取得合法招募许可,其行为已构成犯罪。

    最高法院在判决书中强调: “法律只规定了产生道德确信的必要证明程度,并不要求任何特定形式——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来产生排除合理怀疑的信念。一般来说,证明犯罪要素的基本事实可以通过纯粹的证词来证明。” 这句话强调了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即使没有书面证据,只要证人证言真实可信,同样可以作为定罪的依据。

    此外,最高法院还指出: “非法大规模招募罪,《劳工法典》对其进行处罚,属于违法行为(malum prohibitum),而非本质恶行(malum in se)。仅仅是某人违反了法律这一事实就足以保证对其定罪。” 这句话明确了非法招募罪的性质,即只要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意识到其行为违法,都构成犯罪。无知不是借口。

    本案的实践启示与警示

    “人民诉卡乌雷斯案”的判决,对打击非法招募犯罪,保护海外务工人员的权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案的判决,再次强调了非法招募的严重性和法律后果,警示不法分子切勿以身试法。

    对于广大求职者而言,本案也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在寻求海外务工机会时,务必提高警惕,谨防非法招募陷阱。切记以下几点:

    • 核实招募机构资质: 务必通过POEA官方网站或热线电话,查询招募机构是否具有合法的海外招募许可。
    • 警惕高薪诱惑: 对于明显高于市场水平的薪资待遇,要保持警惕,谨防虚假宣传。
    • 拒绝预付高额费用: 合法招募机构通常不会在求职者未获得工作签证前,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安置费等。
    • 签订正规合同: 在确认前往海外务工前,务必与招募机构或雇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合同期限等重要条款。
    • 保留证据: 妥善保管与招募机构的沟通记录、付款凭证、合同文件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关键教训

    • 非法招募是犯罪行为: 未经许可从事海外招募,且招募人数达到三人以上,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将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
    • 证人证言是重要证据: 在非法招募和诈骗案件中,受害者的证人证言具有重要的证明力,即使没有书面证据,法院也可能采信。
    • 无知不是借口: 违反禁止性法律的行为,即使行为人主观上不知法,也构成犯罪。
    • 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求职: 寻求海外务工机会,务必通过POEA认可的合法招募机构,避免落入非法招募陷阱。

    常见问题解答 (FAQ)

    问:什么是菲律宾的非法招募?

    答:根据菲律宾法律,非法招募是指任何个人或实体,在未取得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合法许可的情况下,从事招募和安置菲律宾工人到海外工作以获取报酬的行为。大规模非法招募是指对三人或三人以上实施的非法招募行为,属于更严重的犯罪。

    问:如何辨别非法招募机构?

    答:辨别非法招募机构的关键在于核实其是否具有POEA颁发的合法招募许可证。您可以通过POEA官方网站查询,或拨打POEA热线电话进行咨询。此外,如果招募机构存在以下情况,也需要警惕:承诺过高的薪资待遇、要求预付高额费用、无法提供详细的工作合同、办公地点不正规等。

    问:如果我不幸遭遇非法招募,应该怎么办?

    答:如果您不幸遭遇非法招募,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收集证据:保留所有与招募机构的沟通记录、付款凭证、合同文件等。
    • 向POEA投诉:向POEA举报非法招募机构,POEA将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 向警方报案:向当地警察局报案,警方将立案侦查,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
    • 寻求法律援助:咨询律师,了解您的合法权益,并在必要时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问:被非法招募骗取的钱款可以追回吗?

    答:被非法招募骗取的钱款,理论上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在刑事诉讼中,法院通常会判决被告人退赔受害者的损失。此外,受害者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但是,能否成功追回钱款,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例如被告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等。因此,预防非法招募至关重要。

    问:菲律宾政府对非法招募有哪些打击措施?

    答:菲律宾政府高度重视打击非法招募犯罪,采取了多种措施:

    • 加强立法: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招募的处罚力度。
    • 严格监管:POEA加强对招募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招募行为。
    • 公众宣传: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法招募的防范意识。
    •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非法招募犯罪。

    问:合法海外务工的途径有哪些?

    答:合法海外务工的主要途径包括:

    • 通过POEA认可的合法招募机构:这是最安全可靠的途径。
    • 直接向海外雇主申请:如果您有海外雇主的直接招聘信息,也可以直接向雇主申请。
    • 参加政府间劳务合作项目:菲律宾政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可以通过政府渠道前往海外务工。

    问:如果我对菲律宾的劳工法或海外务工有更多疑问,可以咨询谁?

    答:如果您对菲律宾的劳工法或海外务工有更多疑问,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或法律机构。ASG Law 马卡蒂律师事务所 在菲律宾劳工法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律师团队精通菲律宾海外就业相关法律法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支持。如果您需要法律帮助,请随时通过 nihao@asglawpartners.com联系方式 与我们联系。我们ASG Law 律师事务所期待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助您在菲律宾安心发展。



    Source: Supreme Court E-Library
    This page was dynamically generated
    by the E-Library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E-LibCMS)

  • 菲律宾非法招募:雇主责任与求职者权益保障

    菲律宾非法招募:雇主责任与求职者权益保障

    G.R. No. 119160, January 30, 1997

    想象一下,你怀揣着出国工作的梦想,却落入了非法招募的陷阱,不仅损失了金钱,还错失了发展机会。在菲律宾,非法招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求职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劳务市场的秩序。本案聚焦Editha Señoron非法招募案,将深入探讨雇主在招募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以及求职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背景:菲律宾劳工法与招募规范

    菲律宾的劳工法,特别是劳工法典(Labor Code)及其修正案,对招募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其中,第38条明确指出,未经许可或授权的招募活动均属非法招募。而“招募和安置”的定义非常广泛,包括任何形式的招揽、登记、签约、运输、利用、雇用或获取工人,以及推荐、合同服务、承诺或广告招聘,无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关键在于,如果任何个人或实体以收费为目的,向两人或以上提供或承诺就业机会,即被视为从事招募和安置活动。

    根据菲律宾劳工法典第13条(b)款规定:

    “招募和安置是指任何形式的招揽、登记、签约、运输、利用、雇用或获取工人,以及推荐、合同服务、承诺或广告招聘,无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只要任何个人或实体以收费为目的,向两人或以上的人提供或承诺就业机会,即应被视为从事招募和安置。”

    为了证明非法招募,需要满足两个要素:

    • 被告人必须从事了招募活动,或从事了劳工法典第34条所列举的任何活动;
    • 被告人没有从事招募活动的许可证或授权。

    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直接收取费用,只要从事了招募活动且未获得许可,就可能构成非法招募。

    案件回顾:Editha Señoron非法招募案

    本案中,Editha Señoron与Aquilino Ilano(在逃)及一名身份不明的John Doe,被控犯有一项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和三项诈骗罪。三名受害者 Cesar Virtucio, Ronilo Bueno 和 Greg Corsega 指控被告Editha Señoron 非法招募他们去国外工作,并收取了高额的费用,但最终未能兑现承诺。

    案件经过以下关键步骤:

    1. 受害者向Pasay市地区审判法院提起诉讼。
    2. Editha Señoron在提审中表示不认罪,案件进入审判阶段。
    3. 1994年10月25日,地区审判法院判决Editha Señoron有罪,处以终身监禁和10万比索的罚款,并赔偿受害者5.9万比索。
    4. Editha Señoron不服判决,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在审判过程中,受害者提供了证词,详细描述了他们如何被招募,以及如何支付了高额的安置费。关键证词包括:

    “Cesar Virtucio作证说,1991年10月,他在Pasay市Malibay的被告Aquilino Ilano的家中遇到了被告Editha Señoron,当时他和其它申请人正在申请出国工作。在Ilano的住所开会期间,Virtucio和他的同伴们被给予了工作申请表,他们按照要求填写了表格。此后,Virtucio在被告在场的情况下,向Ilano支付了2万比索的安置费。支付安置费后,Virtucio和他的同伴们被被告告知,在她的办公室或马尼拉的Padre Faura跟进他们的申请。被告未能将Virtucio和他的同伴送往国外,因此,他与申请人Ronilo Bueno和Greg Corsega一起,向国家调查局提起了对被告、一名身份不明的John Doe和Aquilino Ilano的非法招募和诈骗指控。”

    最高法院在判决中强调,非法招募的关键在于是否从事了招募活动,以及是否拥有相关的许可证或授权。法院认为,即使Editha Señoron没有亲自签署收据,但她参与了招募过程,并承诺为受害者安排工作,这足以认定她从事了非法招募活动。此外,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的证明显示,Editha Señoron并没有获得招募许可,这进一步证实了她的犯罪行为。

    最高法院维持了原判,确认Editha Señoron犯有非法招募罪。

    实际影响:对雇主和求职者的启示

    本案的判决对雇主和求职者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对于雇主而言,必须严格遵守菲律宾的劳工法律法规,确保获得合法的招募许可,并以透明的方式进行招募活动。对于求职者而言,必须提高警惕,仔细核实招募机构的资质,避免落入非法招募的陷阱。

    关键教训:

    • 雇主必须获得合法的招募许可才能从事招募活动。
    • 求职者应核实招募机构的资质,避免上当受骗。
    • 参与招募过程,即使没有直接收取费用,也可能构成非法招募。
    • 非法招募不仅涉及刑事责任,还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民事赔偿。

    常见问题解答

    1. 什么是菲律宾的非法招募?

    非法招募是指未经菲律宾政府授权或许可,从事招募和安置菲律宾公民到国内外工作的行为。

    2. 如何辨别招募机构是否合法?

    可以向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查询,核实招募机构是否具有合法的招募许可。

    3. 如果我被非法招募,应该怎么办?

    应立即向国家调查局(NBI)或当地警察局报案,并寻求法律援助。

    4. 被非法招募后,我能获得赔偿吗?

    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包括已支付的安置费、工资损失和其他相关费用。

    5. 雇主在招募过程中有哪些法律责任?

    雇主必须遵守菲律宾的劳工法律法规,确保招募过程的合法性和透明度,并保障求职者的权益。

    6. 如果我只是协助朋友招募工人,是否会构成非法招募?

    如果协助行为涉及收费或承诺提供就业机会,且未获得招募许可,则可能构成非法招募。

    7. 菲律宾政府对非法招募有哪些惩罚措施?

    根据菲律宾的法律,非法招募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巨额罚款和监禁。

    8. 如果招募机构承诺提供高薪工作,但要求支付高额费用,我应该相信吗?

    应保持警惕,仔细核实招募机构的资质和工作机会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

    ASG Law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在菲律宾劳工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如果您在招募或就业方面遇到法律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服务。电邮联系:nihao@asglawpartners.com,了解更多联系方式。ASG Law 致力于为您提供卓越的法律服务,助力您在菲律宾取得成功!

  • 非法招募:菲律宾最高法院对中介机构责任的认定

    菲律宾最高法院:即使是名义上的公司总裁,也可能因非法招募承担刑事责任

    G.R. No. 108028, July 30, 1996

    想象一下,你梦想着海外工作,憧憬着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生活。你找到一家中介公司,交了一大笔钱,却最终被困在国内,梦想破灭。这种令人沮丧的情况在菲律宾并不少见,而最高法院在“菲律宾人民诉克里斯蒂娜·M·埃尔南德斯”一案中的判决,正是对这种非法招募行为的有力打击。

    本案的核心问题是:即使某人只是公司名义上的总裁,没有直接参与招募活动,是否也应为非法招募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最高法院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强调了公司高管在防止非法活动方面的责任。

    非法招募的法律背景

    菲律宾的《劳工法》明确禁止未经授权的招募行为。根据第38条,未经许可或授权从事招募活动,即构成非法招募。如果这种行为涉及三人或以上团伙,或者针对三名或以上个人,则被视为大规模非法招募,构成经济破坏,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劳工法》第13条进一步定义了招募和职介的含义:

    “(b)“招募”是指通过任何手段吸引、劝诱或邀请他人加入某个公司或企业,以获取报酬;(c)“职介”是指为雇主寻找合适的雇员,或为求职者寻找合适的工作。”

    本案的关键在于,被告是否在未获得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许可的情况下,从事了招募活动,并向求职者收取了费用。

    案件回顾:从梦想破灭到法律制裁

    本案中,克里斯蒂娜·埃尔南德斯被指控在1988年12月期间,在马尼拉市非法招募工人前往国外工作。受害者们声称,埃尔南德斯自称有能力为他们安排在台湾的工作,并收取了高额的“安置费”和“护照费”。然而,他们最终未能出国,也未能拿回他们的钱。

    以下是案件审理的关键步骤:

    • 初审:马尼拉地区审判法院认定埃尔南德斯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判处其终身监禁,并处以罚款,以及向受害者返还所收取的费用。
    • 上诉:埃尔南德斯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声称她只是公司名义上的总裁,没有参与招募活动,并且检察机关未能充分证明她没有获得POEA的许可。

    最高法院驳回了埃尔南德斯的上诉,维持了原判。法院认为,即使埃尔南德斯只是公司名义上的总裁,她仍然有责任确保公司的运营符合法律规定。法院还强调,检察机关已经提供了证据证明埃尔南德斯没有获得POEA的许可,包括POEA出具的证明文件。

    最高法院在判决中强调:

    “辩方律师在审判中承认,被告克里斯蒂娜·埃尔南德斯/菲律宾等协会,未经劳工部海外就业管理局许可或授权招募海外工人,如果POEA的管理人员出庭作证,他将确认记录中显示的事实。”

    法院还指出,被告律师同意的这一事实,构成了司法承认,对被告具有约束力。

    本案的实践意义

    本案确立了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公司高管不能以“不知情”为借口,逃避对非法招募行为的责任。即使某人只是公司名义上的负责人,他们仍然有义务确保公司的运营符合法律规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非法活动。

    关键经验:

    • 公司高管必须了解并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工法》和POEA的规定。
    • 公司高管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防止非法招募行为的发生。
    • 公司高管不能以“不知情”为借口,逃避对非法招募行为的责任。

    常见问题解答

    问:什么是非法招募?

    答:非法招募是指未经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许可或授权,从事招募或职介活动的行为。

    问:非法招募的处罚是什么?

    答:根据《劳工法》,非法招募可能面临监禁、罚款,以及返还所收取的费用的处罚。如果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处罚将更加严厉,可能面临终身监禁。

    问:公司高管是否需要为非法招募行为承担责任?

    答:是的,即使公司高管没有直接参与招募活动,他们仍然有责任确保公司的运营符合法律规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非法活动。

    问:如何避免成为非法招募的受害者?

    答:在与中介公司合作之前,务必核实其是否获得了POEA的许可。不要轻易相信中介公司的承诺,并保留所有相关的收据和文件。

    问:如果我成为了非法招募的受害者,应该怎么办?

    答:立即向POEA或当地的劳工部门举报,并寻求法律援助。

    非法招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如果您对菲律宾的劳工法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法律援助,请随时联系ASG Law。我们是您值得信赖的法律伙伴,致力于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nihao@asglawpartners.com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ASG Law 在菲律宾的劳工法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我们随时准备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支持。立即与我们联系,让我们帮助您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 菲律宾海外招聘机构的合规指南:机构许可被吊销的案例分析

    菲律宾海外招聘机构的合规指南:机构许可被吊销的案例分析

    G.R. No. 109583, September 05, 1997

    海外就业是许多菲律宾人的重要收入来源,而私营招聘机构在其中扮演着桥梁作用。然而,机构的不当行为可能严重损害求职者的利益,并导致机构自身面临法律风险。本案Transaction Overseas Corporation 诉劳工部长案,就突显了私营收费招聘机构在菲律宾的运营规范,以及违反这些规范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机构许可被吊销。

    案件背景:求职者的困境与机构的违规行为

    本案源于Transaction Overseas Corporation(以下简称“机构”)在菲律宾怡朗市招募赴香港家政服务人员的活动。众多求职者,即本案的私人答辩人,通过该机构的雇员寻求工作机会,并支付了1,000.00比索至14,000.00比索不等的安置费。然而,机构未能成功安排他们出国就业,且拒绝退还已收取的费用。求职者因此根据菲律宾《劳动法》第32条和第34条(a)款的规定,对该机构提起了申诉,指控其违规收费和非法招募。

    机构辩称,其雇员无权收取费用,且机构未收到求职者声称支付的款项。然而,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的调查显示,该机构代表承认预先签署了收据,并留给未授权人员,以便收取费用。劳工部长的命令最终认定该机构违规,并吊销了其海外招聘许可。机构随后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质疑劳工部长的管辖权以及处罚的有效性。

    法律框架:菲律宾对海外招聘机构的监管

    菲律宾《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对私营收费招聘机构的监管框架,旨在保护求职者免受剥削,并规范海外就业市场。

    《劳动法》第32条禁止招聘机构在求职者实际获得工作或开始工作前收取任何费用。该条款旨在防止机构在未提供实际服务前就收取费用,从而保障求职者的经济利益。“第32条. 工人应付费用。- 任何向私营收费职业介绍所申请就业援助的人,只有在其通过职业介绍所的努力获得就业或实际开始就业后,才应被收取任何费用。此类费用应始终附有适当的收据,清楚地显示已付金额。劳工部长应颁布允许收费的时间表。

    《劳动法》第34条列举了招聘机构的禁止行为,其中包括收取高于劳工部长规定标准的费用。“第34条. 禁止行为。- 任何个人、实体、被许可人或权力持有人,均不得有下列行为:(a) 直接或间接地收取或接受任何高于劳工部长规定的允许收费标准中规定的金额,或使工人支付任何高于其实际收到的贷款或预付款的金额;…

    《劳动法》第35条赋予劳工部长暂停或吊销违反劳动法规和规章的招聘机构许可的权力。“第35条. 许可证或授权的暂停和/或取消。- 劳动部长有权暂停或取消任何招募雇员在海外就业的许可证或授权,原因是违反劳动部、海外就业开发委员会和国家海员委员会颁布的规则和条例,或违反本法和其他适用法律、通用命令和指示的规定。

    此外,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作为劳工部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和执行海外就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POEA有权对违反规定的招聘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罚,包括暂停或吊销其许可。POEA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了违规行为的种类和相应的处罚标准,确保监管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法院判决:劳工部长有权吊销违规机构许可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明确指出,劳工部长和POEA均有权暂停或吊销海外招聘机构的许可。法院援引了《劳动法》第35条以及之前的判例Eastern Assurance and Surety Corp. v. Secretary of Labor,确认劳工部长拥有监管和处罚违规招聘机构的法定权力。

    法院认为,POEA作为劳工部的下属机构,其权力来源于劳工部长的授权。因此,POEA的监管和处罚权力,包括吊销许可的权力,与劳工部长是并行的,而非排他的。“鉴于法院对该事项的处置,我们裁定,暂停或取消任何招募雇员在海外就业的许可证或授权的权力,由POEA和劳工部长共同享有。

    针对机构提出的1987年POEA处罚标准未在菲律宾大学法律中心注册而无效的辩论,法院驳回了该主张。法院认为,该处罚标准只是对《劳动法》相关规定的细化和具体化,并非新的法规或规章,因此无需注册即可生效。“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答辩机构的许可证被吊销是根据修订后的《劳动法》第35条的授权,而不是根据1987年POEA修订的处罚时间表。

    最终,最高法院驳回了Transaction Overseas Corporation的上诉,维持了劳工部长吊销其海外招聘许可的决定。这一判决有力地维护了菲律宾海外就业市场的监管秩序,并彰显了法律对违规招聘机构的严厉制裁。

    实践意义:对招聘机构和求职者的启示

    Transaction Overseas Corporation 案的判决对菲律宾的海外招聘行业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明确了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并强调了招聘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对招聘机构而言,本案的教训包括:

    • 严格遵守收费规定:在求职者实际获得工作或开始工作前,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收费必须符合劳工部和POEA的规定标准,并开具正式收据。
    • 规范雇员行为:机构应对雇员进行充分培训和监管,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机构的规章制度。对于雇员的违规行为,机构将承担连带责任。
    • 诚信经营,保障求职者权益:机构应以诚信为本,为求职者提供真实、准确的招聘信息,并尽力促成其成功就业。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欺诈收费等损害求职者利益的行为。

    对求职者而言,本案的启示包括:

    • 了解自身权益:求职者应了解菲律宾《劳动法》和POEA的有关规定,明确自身在海外就业过程中的各项权益,包括收费标准、合同条款、保障措施等。
    • 选择合规机构:求职者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招聘机构。可以通过POEA网站查询机构的注册信息和资质情况。
    • 保留证据,及时维权:在与招聘机构交往过程中,应妥善保管合同、收据、聊天记录等证据。如遇机构违规行为,应及时向POEA或劳工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经验教训:

    • 劳工部长和POEA对海外招聘机构具有监管和处罚权。
    • 违反《劳动法》和POEA规章制度可能导致机构许可被吊销。
    • 招聘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收费规定,规范雇员行为,诚信经营。
    • 求职者应了解自身权益,选择合规机构,及时维权。

    常见问题解答 (FAQ)

    1. 问:菲律宾海外招聘机构可以在求职者面试时收取费用吗?
      答:不可以。《劳动法》明确禁止在求职者实际获得工作或开始工作前收取任何费用。面试阶段属于求职过程的早期阶段,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
    2. 问:如果招聘机构收取的费用高于规定标准,求职者应该怎么办?
      答:求职者可以向POEA或劳工部投诉。提供相关证据,例如收据、合同等,以便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 问:招聘机构的雇员私自收取费用,机构需要承担责任吗?
      答:是的。根据菲律宾法律,雇主通常需要对雇员在其职责范围内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招聘机构未能有效监管雇员,导致雇员违规收费,机构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4. 问:POEA吊销招聘机构许可的决定是最终决定吗?
      答:POEA的决定并非最终决定。招聘机构可以向劳工部长提起上诉,对POEA的决定进行复审。如果对劳工部长的决定仍不服,可以进一步向法院提起诉讼。
    5. 问:求职者如何查询招聘机构是否具有合法资质?
      答:求职者可以通过POEA的官方网站查询招聘机构的注册信息和资质情况。POEA网站通常提供机构名录查询功能,方便公众核实机构的合法性。
    6. 问:如果招聘机构倒闭或跑路,求职者已支付的费用还能追回吗?
      答:追回的可能性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机构有财产可供执行,求职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部分或全部费用。但如果机构已资不抵债,追回的可能性较低。因此,选择信誉良好的机构至关重要。
    7. 问:菲律宾政府对海外就业的求职者提供哪些保障措施?
      答:菲律宾政府通过POEA等机构,为海外就业的求职者提供多重保障措施,包括:监管招聘机构、规范收费标准、提供行前培训、设立海外劳工福利办公室等。这些措施旨在保护菲律宾海外劳工的权益。
    8. 问:本案Transaction Overseas Corporation的许可被吊销后,该公司还能继续从事招聘业务吗?
      答:在许可被吊销期间,Transaction Overseas Corporation 不得继续从事海外招聘业务。如果该公司希望重新获得许可,需要满足POEA的相关规定,并可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期。

    在ASG Law律师事务所,我们深谙菲律宾劳动法的复杂性,并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如果您在菲律宾海外招聘或劳动合规方面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法律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经验丰富的律师团队将竭诚为您服务。
    联系邮箱:<a href=

  • 菲律宾大规模非法招募:雇主和求职者须知

    菲律宾大规模非法招募: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并遵守法律

    G.R. No. 113344, July 28, 1997

    引言

    海外就业的梦想吸引着无数菲律宾人,但随之而来的非法招募活动也令人担忧。每年,都有许多人成为非法招募的受害者,损失金钱,希望破灭。《菲律宾人民诉桑托斯和卢托》案突显了大规模非法招募的严重性及其对受害者的影响。本案不仅揭示了非法招募者的伎俩,也为雇主和求职者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教训,帮助他们避免落入陷阱,并确保合规。

    本案的核心问题是,被告卢托是否参与了与桑托斯和康武卡尔合谋进行的大规模非法招募活动,即使他声称自己只是一个跑腿的。

    法律背景:菲律宾的非法招募

    在菲律宾,《劳动法》及其修正案明确禁止非法招募。根据《劳动法》第 13 条 (b) 款,“招募和安置”的定义非常广泛,包括“拉拢、招揽、订约、运输、利用、雇用或招募工人,以及介绍、合同服务、承诺或广告招聘本地或海外就业,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但前提是,任何人或实体以任何方式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提供或承诺有偿就业,均应被视为从事招募和安置。”

    更重要的是,《劳动法》第 38 条规定,任何个人或实体,如果未获得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 (POEA) 的许可或授权,从事招募和安置工人以获取海外就业的行为,均属非法招募。如果非法招募的对象达到三人或三人以上,则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刑罚更为严厉。

    本案适用的《劳动法》第 38 条 (a) 款规定:“任何个人、公司、合伙企业或协会违反第 38 条规定的行为,如果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即对三人或三人以上进行招募和安置,应处以终身监禁和 10 万比索的罚款。”

    为了打击非法招募,菲律宾政府设立了 POEA,负责监管和授权合法的招募机构。POEA 的存在旨在保护菲律宾工人免受剥削,并确保海外就业过程的公平和透明。因此,任何未经 POEA 授权的招募活动都是违法的。

    案件回顾:从朋友介绍到非法招募

    本案中,受害者内妮塔·康武卡尔最初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被告卢托。卢托随后将康武卡尔介绍给了他的同案被告桑托斯,并声称桑托斯在新加坡和尼日利亚有雇主。三人商议后,决定合伙进行海外招募业务,并以“NPC 菲律宾奥地利友谊中心”的名义运营,在康武卡尔的住所设立办公室。

    他们开始刊登海外招聘广告,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受害者玛丽娜·帕托就是其中之一。帕托作证说,她在 1989 年 7 月前往康武卡尔的住所应聘,桑托斯面试了她,并告知她符合出口助理的职位。桑托斯要求帕托支付 5000 比索的 processing fee 和 10000 比索的机票费。帕托分多次支付了这些费用,并收到了桑托斯和康武卡尔开具的收据。她还与“德拉科国际分销公司”签订了雇佣合同,卢托和康武卡尔作为见证人。

    另一位受害者雷贝卡·埃斯特雷拉也应聘了工厂工人的职位。她向卢托和康武卡尔提交了申请,并被要求支付 5000 比索的安置费。埃斯特雷拉分期支付了费用,但最终未能出国工作。

    其他受害者也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他们支付了各种费用,但最终都没有获得海外就业机会。意识到被骗后,受害者向西区警察局报案,指控卢托、桑托斯和康武卡尔非法招募。康武卡尔后来转为控方证人,指证她的商业伙伴卢托和桑托斯。

    在审判中,控方出示了受害者的证词和相关收据等证据,证明被告未经 POEA 授权从事招募活动,并从多名受害者处收取费用。辩方则辩称卢托只是桑托斯的跑腿,并不知情非法招募活动。然而,法院并未采纳辩方的说法。

    地区审判法院最终判决卢托和桑托斯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判处两人终身监禁,并处以 10 万比索的罚款,并责令两人连带赔偿受害者的损失。桑托斯未提起上诉,卢托则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最高法院维持了地区审判法院的判决,认定卢托与桑托斯和康武卡尔合谋进行非法招募活动。法院认为,虽然并非所有受害者都直接与卢托交易,但证据表明卢托积极参与了招募过程,包括面试应聘者、担任招募文件的见证人等。法院强调,共谋行为中,每个共谋者的行为都被视为其他共谋者的行为。

    最高法院援引了《劳动法》对“招募和安置”的定义,指出卢托的行为符合该定义,即使他声称自己只是一个跑腿的。重要的是,卢托参与了为他人提供有偿就业机会的行为,且该招募活动未经 POEA 授权,受害者人数超过三人,因此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

    “问:在您进行了所有这些交易之后,您做了什么,证人女士?在您把钱交给内妮塔·康武卡尔之后,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答:我没能出国,所以我要求退款,但什么也没发生。

    问:您向谁要求退款?

    答:阿塔纳西奥·卢托、内妮塔·康武卡尔和帕科·圣玛利亚。

    问:您为什么不要求康武卡尔退还您 10000 比索?

    答:内妮塔·康武卡尔告诉我,8000 比索给了阿塔纳西奥·卢托,2000 比索在帕科·桑托斯·圣玛利亚那里。

    问:您有收据证明这些钱给了被告卢托和桑托斯吗?

    答:他收到了?内妮塔·康武卡尔是收款人。

    问:根据您的说法,内妮塔·康武卡尔把钱给了卢托和桑托斯?

    答:当我给 2000 比索时,是直接给帕科·桑托斯·圣玛利亚的,8000 比索,内妮塔告诉我,8000 比索给了阿塔纳西奥·卢托,当我与阿塔纳西奥·卢托交谈时,他告诉我‘是的,她给了他 8000 比索’(原文如此)。

    问:您没有要求卢托收到这笔钱的收据吗?

    答:没有,先生,因为不是我给他的。是内妮塔·康武卡尔给的这笔钱。

    律师古雷

    问:您为什么不问内妮塔·康武卡尔他是否开了收据?

    答:因为卢托告诉我他收到了内妮塔·康武卡尔给他的这笔钱,我告诉他退款。他答应了,是的,我会退款。”

    实践意义:对雇主和求职者的启示

    本案对雇主和求职者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对于雇主而言,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招募海外工人来拓展业务的企业,务必确保其招募活动符合菲律宾法律法规。这意味着必须获得 POEA 的合法授权,并遵守所有相关的程序和规定。雇主应避免与任何未经授权的个人或机构合作,以免卷入非法招募活动,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求职者而言,在寻求海外就业机会时,必须保持警惕,谨防非法招募陷阱。求职者应始终通过 POEA 认可的合法招募机构申请工作,并仔细核实招募机构的资质和信誉。在支付任何费用之前,务必了解清楚费用的用途和支付方式,并索取正式收据。如果遇到任何可疑情况,应及时向 POEA 或相关部门举报。

    主要教训

    • 核实招募机构的资质: 始终通过 POEA 授权的机构申请海外工作。
    • 警惕过高的承诺: 如果招募人员承诺过高的薪资或福利,务必保持警惕。
    • 了解费用: 清楚了解所有费用及其用途,并索取正式收据。
    • 不要轻易相信个人: 避免通过个人介绍或非正规渠道寻找海外工作。
    • 举报可疑活动: 如果怀疑遇到非法招募,及时向 POEA 或警方举报。

    常见问题解答 (FAQ)

    1. 什么是非法招募?
    非法招募是指任何未经 POEA 授权从事招募和安置工人以获取海外就业的行为。

    2. 大规模非法招募与普通非法招募有什么区别?
    大规模非法招募是指非法招募的对象达到三人或三人以上,刑罚更为严厉。

    3. POEA 在监管海外就业方面起什么作用?
    POEA 负责监管和授权合法的招募机构,保护菲律宾工人免受剥削,并确保海外就业过程的公平和透明。

    4. 求职者如何辨别合法的招募机构?
    求职者可以访问 POEA 官方网站查询授权的招募机构名单,或直接向 POEA 咨询。

    5. 如果成为非法招募的受害者,应该怎么办?
    应立即向 POEA 或警方报案,并收集所有相关证据,如收据、合同、聊天记录等。

    6. 雇主如何避免卷入非法招募活动?
    雇主应只与 POEA 授权的合法招募机构合作,并确保所有招募活动符合菲律宾法律法规。

    7. 本案对菲律宾的海外就业市场有什么影响?
    本案再次提醒人们非法招募的危害性,并促使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强监管,打击非法招募活动,保护菲律宾工人的权益。

    8. 除了刑事责任外,非法招募者还可能承担哪些责任?
    非法招募者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需要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9. 《劳动法》对非法招募的处罚有哪些?
    根据《劳动法》,大规模非法招募可处以终身监禁和 10 万比索的罚款。

    10. 如果我需要法律咨询以避免非法招募或处理相关问题,应该怎么办?
    如果您在菲律宾遇到非法招募相关法律问题,请立即联系 ASG Law 律师事务所。我们是菲律宾法律方面的专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保护您的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 <a href=

  • 菲律宾非法招募:最高法院判例解析与防范指南

    警惕非法招募陷阱:菲律宾最高法院判例精析

    G.R. No. 108107, June 19, 1997


    引言

    海外就业的梦想吸引着许多菲律宾人,而不法分子也伺机而动,利用人们的渴望进行非法招募活动。这些诈骗行为不仅让受害者损失金钱,更可能让他们身陷异国困境。菲律宾最高法院在“菲律宾人民诉苏珊·潘塔莱昂”案(People v. Pantaleon)中,对非法招募罪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强调了打击此类犯罪的重要性。本案不仅揭示了非法招募的常见手法,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海外就业机会时,务必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本案的核心问题是:被告人苏珊·潘塔莱昂在没有合法执照的情况下,以提供海外工作为名,向多名受害者收取费用,其行为是否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罪?最高法院的判决不仅认定了被告人的罪行,也明确了菲律宾法律对非法招募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菲律宾非法招募罪的法律框架

    菲律宾共和国劳工法典(Labor Code of the Philippines)第38条明确定义了“非法招募”(Illegal Recruitment)罪。该条款指出,任何未经许可或授权的招募活动,均属非法,并将受到法律制裁。当非法招募行为由犯罪集团实施或规模较大时,将被视为“经济破坏罪”(economic sabotage),刑罚更为严厉。

    劳工法典第13条(b)款进一步解释了“招募和安置”(recruitment and placement)的含义,涵盖了“物色、招揽、订约、运输、利用、雇用或雇用工人,包括推荐、合同服务、承诺或广告招工,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国外,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以收费为条件,向两人或两人以上提供或承诺就业机会的个人或实体,均被视为从事招募和安置活动。

    为了打击非法招募行为,菲律宾法律对“大规模非法招募”(illegal recruitment in large scale)和“集团非法招募”(illegal recruitment by a syndicate)进行了界定。大规模非法招募指的是针对三人或三人以上实施的非法招募行为,而集团非法招募则指由三人或三人以上组成的犯罪团伙共同实施的非法招募行为。这两种情况都将面临更重的刑罚,以震慑犯罪,保护求职者的权益。

    在“人民诉德莱昂案”(People v. de Leon)中,最高法院明确了认定非法招募罪的两个要素:

    • 被告人必须实施了招募活动;
    • 被告人没有进行招募活动的许可证或授权。

    这两个要素为司法机关判断是否构成非法招募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本案中,法院正是依据这两个要素,对被告人苏珊·潘塔莱昂的行为进行了审查。


    潘塔莱昂非法招募案情回顾

    本案中,控方证人里卡多·罗西塔(Ricardo Rosita)作证称,他通过被告人潘塔莱昂的嫂子认识了被告人,因为被告人曾成功帮助其嫂子前往日本工作。罗西塔希望通过被告人前往日本工作,被告人向他索要75,000比索,声称用于购买前往日本(经由韩国)的机票以及办理其他文件。

    1991年3月13日,罗西塔在家中向被告人支付了60,000比索。双方约定,剩余的500美元将在罗西塔抵达日本后交给接应人。1991年4月4日,罗西塔使用化名“佩德罗·洛尔扎诺”(Pedro Lorzano)持护照前往韩国。抵达韩国后,他入住被告人提供的酒店,并按照指示联系了被告人。被告人告知他等待接应人,将带他前往日本埼玉县。

    4月14日下午,一名叫露露·格罗尼莫(Lulu Geronimo)的女子来到酒店,声称需要办理一些文件才能前往日本。第二天,格罗尼莫告知罗西塔,他们将于次日凌晨5点出发前往日本。然而,在办理登机牌时,他们被韩国移民官员逮捕,罗西塔的护照被查出是伪造的。在移民局调查期间,罗西塔还看到了其他几名被被告人招募的人。

    另一名受害者诺尼托·阿巴迪略斯(Nonito Abadillos)是罗西塔的妹夫,他也希望前往日本埼玉县当工厂工人。1991年3月20日,被告人来到阿巴迪略斯位于马尼拉帕科区的家中,罗西塔将她介绍给阿巴迪略斯,称其为招募人员。被告人向阿巴迪略斯承诺,在日本工厂工作月薪可达18万日元,并提供免费食宿,这让他深信不疑。阿巴迪略斯支付了75,000比索,用于办理护照、机票和其他文件,他的路线是经由塞班岛。

    莱安德罗·罗西塔(Leandro Rosita)是诺尼托·阿巴迪略斯的妹夫,他也同样被招募前往日本当工厂工人。被告人要求他支付75,000比索,用于办理护照、机票和其他文件。1991年4月15日至17日,莱安德罗分三次向被告人支付了共计29,000比索,被告人均出具了收据。

    1991年4月18日,诺尼托和莱安德罗(使用姓氏阿巴迪略斯)与乔治·萨明(George Samin)和凯文·金巴利塔(Kevin Kimbalita)一同乘坐大陆航空公司航班前往塞班岛。双方约定,被告人将在塞班岛将前往日本的机票寄给他们。然而,他们在塞班岛入住了一家菲律宾人经营的酒店,而非被告人承诺的免费兵营式住所。在塞班岛等待了27天后,仍未收到前往日本的机票,他们决定返回菲律宾。

    返回菲律宾后,诺尼托向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报案,导致本案刑事诉讼的提起。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并判处其终身监禁及罚款。


    法院判决与理由

    最高法院在审理本案时,驳回了被告人的上诉,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潘塔莱昂的行为完全符合非法招募罪的构成要件,且属于大规模非法招募。

    法院指出,被告人未经许可,以提供海外就业机会为诱饵,向至少三名受害者收取高额费用,使其相信被告人有能力帮助他们前往日本工作。尽管控方未能提供书面的招募文件,但这反而印证了被告人非法招募的性质。合法的招募机构通常会要求求职者签署雇佣合同、健康证明和就业申请等文件,而被告人却利用受害者的轻信,让他们误以为只需支付费用即可赴日工作。

    法院还强调,被告人收取的费用远高于正常的机票价格,这表明这些费用不仅仅是机票款,还包括所谓的“安置费”。即使在1991年,75,000比索也足以购买前往日本的机票,更不用说还包含了安置费用。这进一步证明了被告人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目的。

    证人证词也充分证明了被告人承诺为受害者提供在日本的工作机会。证人诺尼托·阿巴迪略斯在庭审中表示,被告人告诉他将在日本埼玉县的工厂工作,月薪18万日元,只需支付75,000比索即可办理护照和旅游签证,抵达日本后即可转为工作签证。证人里卡多·罗西塔和莱安德罗·罗西塔的证词也与此相符,均证实被告人承诺为他们提供在日本的工作机会。

    最高法院最终认定,一审法院的判决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维持了对被告人潘塔莱昂大规模非法招募罪的定罪判决。


    案件的实践启示

    “潘塔莱昂案”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在寻求海外就业机会时,务必保持警惕,谨防非法招募陷阱。本案的判决,也进一步明确了菲律宾法律对非法招募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有助于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求职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防范意识,选择正规合法的招募机构。在菲律宾,从事海外招募业务的公司必须持有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颁发的许可证。求职者可以通过POEA的官方网站查询招募机构的资质,核实其合法性。切勿轻信口头承诺,务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收费过高或要求提前支付高额费用的招募机构,更要格外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对于企业和招募机构而言,本案也强调了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任何形式的非法招募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招募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菲律宾劳工法典和POEA的相关规定,确保招募活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切实保护求职者的权益。

    关键经验

    • 核实招募机构资质:务必通过POEA官网查询招募机构是否持有合法许可证。
    • 签订书面合同:切勿轻信口头承诺,与招募机构签订明确的书面合同,明确工作内容、薪资待遇、费用等重要条款。
    • 警惕过高收费:对于收费明显高于市场水平或要求提前支付高额费用的招募机构,要保持高度警惕。
    • 了解自身权益:学习菲律宾劳工法典和POEA的相关规定,了解自身在海外就业过程中的各项权益。
    • 及时举报:如遇非法招募行为,及时向POEA或相关执法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并协助打击犯罪。


    常见问题解答 (FAQ)

    问:什么是非法招募?
    答:根据菲律宾劳工法典,非法招募是指未经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许可或授权而进行的任何招募活动,包括以提供海外工作为名收取费用、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等。

    问:如何判断一家招募机构是否合法?
    答:最可靠的方法是登录POEA官方网站,查询该机构是否在注册的持证机构名单中。合法的招募机构都会持有POEA颁发的许可证。

    问:非法招募有哪些常见的手段?
    答:常见的手段包括:承诺高薪工作但实际工作条件恶劣、收取高额费用后未能提供工作、使用虚假签证或护照、以旅游签证冒充工作签证等。

    问:如果我已经支付了费用,但怀疑遇到了非法招募,该怎么办?
    答:立即停止支付任何额外费用,收集所有相关证据(如收据、聊天记录、合同等),并向POEA或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报案。

    问:大规模非法招募和集团非法招募有什么区别?
    答:大规模非法招募是指针对三人或三人以上实施的非法招募行为,而集团非法招募则指由三人或三人以上组成的犯罪团伙共同实施的非法招募行为。两者都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刑罚较重。

    问:如果被非法招募到国外,我应该如何寻求帮助?
    答:首先,联系菲律宾驻当地大使馆或领事馆,寻求领事保护和协助。同时,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寻求法律援助。

    问:POEA在打击非法招募方面有哪些职责?
    答:POEA负责监管和管理菲律宾的海外就业项目,包括颁发招募许可证、调查非法招募案件、对违规招募机构进行处罚等。POEA是打击非法招募的重要机构。

    问:如果我需要法律咨询,应该找谁?
    答:如果您需要关于非法招募或其他菲律宾法律问题的法律咨询,欢迎联系ASG Law律师事务所。我们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联系ASG Law律师事务所,我们在菲律宾法律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擅长处理非法招募案件。如果您需要法律咨询或协助,请随时联系我们。

    Email: nihao@asglawpartners.com | Contact: 联系方式

  • 菲律宾大规模非法招募:公司高管责任及求职者保护指南

    警惕非法招募:菲律宾最高法院判例解析及求职者实用指南

    G.R. No. 117010, April 18, 1997

    在菲律宾,海外就业机会对许多人来说充满吸引力,但也因此滋生了非法招募的乱象。本案菲律宾人民诉博特罗案,即是一起典型的非法招募案件。本案不仅揭示了不法分子如何利用求职者的渴望进行诈骗,更明确了公司高管在非法招募活动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深入剖析本案,我们将了解菲律宾关于非法招募的法律规定,以及求职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避免落入非法招募的陷阱。

    非法招募的法律定义及处罚

    菲律宾共和国劳工法典明确界定了“招募和安置”的含义,指的是任何为了有偿或无偿地招揽、招募、签订合同、运输、利用、雇用或获取工人,包括推荐、合同服务、承诺或广告本地或海外就业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任何以任何方式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提供或承诺有偿就业的个人或实体,均应被视为从事招募和安置活动。

    劳工法典第38条(b)和第39条(a)规定了非法招募罪及其处罚。非法招募,简单来说,就是在未获得劳工和就业部(DOLE)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招募活动。如果非法招募的对象达到三人或以上,则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情节更为严重,可被视为经济破坏行为,面临更严厉的处罚,包括终身监禁和高额罚款。

    本案适用的《菲律宾劳工法》第 13 条 (b) 款和第 34 条,以及经第 1920 号和第 2018 号总统令修订的第 38 条 (b) 款和第 39 条 (a) 款明确规定,未经授权或许可从事招募活动属于违法行为,旨在保护求职者免受欺诈和剥削。这些条款不仅规范了招募行为,也为打击非法招募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案件回顾:瑞康公司非法招募案

    本案中,被告博特罗与加西亚、米拉普莱斯(在逃)共同被指控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受害者多达16人,他们都渴望通过瑞康菲律宾国际航运有限公司(简称瑞康公司)获得海外工作机会。然而,瑞康公司实际上并未获得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的招募许可。

    以下是本案的关键事实:

    • 虚假承诺: 被告人冒充瑞康公司高管,向求职者承诺可以提供海员、厨师、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和洗衣工等海外职位。
    • 收取费用: 他们要求每位求职者缴纳5000比索的“ processing fee”,用于办理护照、海员证和海上生存证书(SOLAS)等文件。
    • 逃之夭夭: 在收取费用后,瑞康公司突然人去楼空,办公室因欠租被关闭,被告人也消失无踪。
    • 查无许可: 受害者向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劳工和就业部(DOLE)查询后,发现瑞康公司既未注册,也未获得招募许可。

    庭审过程中,六名受害者出庭作证,详细描述了他们被欺骗的过程。被告博特罗辩称自己也是受害者,只是瑞康公司的员工,负责协助办理文件,并未参与招募活动。然而,法院并未采纳他的辩解。

    法庭认为,证人埃斯克拉达的证词虽然前后有所矛盾,但在关键情节上与其他证人的证词相互印证,因此具有可信度。埃斯克拉达最初指认加西亚,但在交叉询问时承认与他交易的是博特罗。他解释说:“我说谎了,先生。我的良心无法承受。” 这种“良心发现”的证词,反而增强了其可信度。

    此外,其他证据也表明博特罗并非无辜。他被介绍为瑞康公司的副总裁,使用带有副总裁名牌的办公桌,负责跟进求职者的文件办理,并承认曾出资用于瑞康公司的注册。这些行为都表明他积极参与了瑞康公司的非法招募活动。

    法庭最终判决: 博特罗与加西亚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判处终身监禁,并处以10万比索罚款,同时需连带赔偿每位受害者5000比索。

    法庭认为:“被告博特罗从事了招募和安置活动,因为他通过瑞康公司向申诉人承诺在国外就业……所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的基本要素在本案中都已具备。”

    公司高管的连带责任

    本案的判决强调了公司高管在非法招募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菲律宾劳工法》第 39 条 (d) 款明确指出:“如果违法者是公司、合伙企业、协会或实体,则处罚应由对违规行为负责的公司、合伙企业、协会或实体的官员或负责人承担。”

    即使瑞康公司最终未能完成注册,博特罗作为公司的发起人之一,也无法逃脱法律责任。他和加西亚以瑞康公司高管的身份示人,并收取了求职者的费用,因此,他们不能以公司未注册为由推卸责任。《公司法》第 25 条规定,任何冒充公司行事的人,如果明知公司没有合法成立,应像普通合伙人一样对公司产生的债务、责任和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明确了,即使公司尚未完成正式注册,但如果公司发起人或高管以公司名义从事非法活动,他们个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对于规范公司行为,保护公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求职者如何防范非法招募?

    本案的受害者付出了金钱和希望,却最终被骗。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求职者在寻求海外工作机会时,务必提高警惕,谨防非法招募陷阱。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 核查招募机构资质: 务必确认招募机构是否拥有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颁发的有效招募许可证。可以在POEA官网查询机构的资质信息。
    • 警惕过高回报承诺: 如果招募机构承诺的回报明显高于市场水平,务必保持警惕。
    • 拒绝预付高额费用: 合法招募机构通常不会在提供工作机会前收取高额费用。对于要求预付高额“ processing fee”、“培训费”等费用的机构,要格外小心。
    •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 在签订任何合同前,务必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条款清晰、明确,并与招募机构的承诺一致。
    • 保留证据: 保留所有与招募机构的沟通记录、付款凭证、合同文件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 寻求法律咨询: 如果对招募机构的资质或合同条款有疑问,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关键教训

    • 公司高管责任重大: 公司高管对公司的经营行为负有重要责任,包括确保公司的招募活动合法合规。
    • 未注册公司亦可追责: 即使公司尚未正式注册,但如果公司发起人或高管以公司名义从事非法活动,仍需承担法律责任。
    • 求职者需谨慎防范: 求职者在寻求海外工作机会时,务必提高警惕,核查招募机构资质,避免落入非法招募陷阱。

    常见问题解答

    1. 什么是菲律宾的非法招募?
    答: 指的是在未获得菲律宾劳工和就业部(DOLE)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招募和安置活动,包括为本地或海外就业招募工人。

    2. 大规模非法招募的定义是什么?
    答: 指的是针对三人或三人以上进行的非法招募活动,情节严重,可被视为经济破坏行为。

    3. 非法招募的处罚是什么?
    答: 根据菲律宾劳工法,非法招募可能面临罚款和监禁。大规模非法招募的处罚更为严厉,可判处终身监禁和高额罚款。

    4. 如何辨别合法的招募机构?
    答: 合法的招募机构应持有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颁发的有效招募许可证。求职者可以在POEA官网查询机构的资质信息。

    5. 如果被非法招募机构欺骗了,应该怎么办?
    答: 应立即向警方报案,并向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投诉。同时,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寻求法律援助。

    6. 公司高管在非法招募中承担什么责任?
    答: 公司高管对公司的非法招募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

    7. 瑞康公司案对求职者有什么启示?
    答: 提醒求职者在寻求海外工作机会时,务必谨慎选择招募机构,核实机构资质,警惕非法招募陷阱,保护自身权益。

    8. 如果公司尚未注册,但已经开始招募,是否合法?
    答: 不合法。任何实体在进行招募活动前,都必须获得相应的许可证和注册,无论公司是否完成正式注册。

    9. 预付“processing fee”是否合理?
    答: 合法的招募机构通常不会在提供工作机会前收取高额费用。对于要求预付高额费用的机构,要格外警惕。

    10. 如何获取更多关于菲律宾劳工法的信息?
    答: 可以查阅菲律宾劳工法典,或咨询专业的律师事务所。

    如果您在菲律宾劳工法,特别是招募和海外就业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联系ASG Law律师事务所。我们拥有专业的律师团队,精通菲律宾劳工法律法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邮箱: nihao@asglawpartners.com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 菲律宾大规模非法招募和诈骗罪:最高法院判例分析与实践指南

    打击非法招募:菲律宾最高法院对大规模非法招募和诈骗罪的严厉判决

    G.R. Nos. 120835-40, April 10, 1997

    非法招募不仅损害了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的梦想,也破坏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最高法院在“菲律宾人民诉陈宗明别名‘汤米·陈’”一案中,再次强调了打击非法招募和相关诈骗行为的必要性。本案例不仅明确了非法招募的定义和处罚,也警示公众在寻求海外工作机会时务必提高警惕。

    案件背景

    被告陈宗明,化名“汤米·陈”,被指控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和六项诈骗罪。他以“彩虹辛工厂”的名义,谎称自己有能力为菲律宾工人安排台湾的工作,并收取每人15,000至20,000比索的费用。然而,陈宗明实际上并未获得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的许可,也未能如约安排工作,导致多名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

    相关法律法规

    菲律宾的《劳工法》明确禁止任何未经POEA授权的个人或实体从事招募和安置活动。根据《劳工法》第13条(b)款,招募和安置被定义为“任何物色、招募、签约、运输、利用、雇用或采购工人的行为,包括推荐、合同服务、承诺或广告本地或海外就业,无论是否为了盈利;但前提是,任何以任何方式为两人或多人提供或承诺就业机会并收取费用的个人或实体,均应被视为从事招募和安置活动。”

    《劳工法》第38条进一步规定,未经许可或授权的招募活动属于非法行为,并根据第39条进行处罚。当非法招募由三人或以上组成的集团实施,或针对三人或以上个人进行时,将被视为大规模非法招募,构成经济破坏罪,处以更严厉的刑罚,包括终身监禁和高额罚款。

    此外,本案还涉及《修订刑法典》中的诈骗罪。根据第315条第2款(a)项,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被告人通过滥用信任或欺骗手段欺骗他人;受害人或第三人遭受了可以金钱估量的损害或损失。这两个要件在本案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案件审理过程

    在地区审判法院,陈宗明对所有指控均表示不认罪。然而,控方证人,包括多名受害者和POEA的官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受害者们详细描述了陈宗明如何承诺为他们安排台湾的工作,并收取了高额的安置费。POEA的认证则证实陈宗明并未获得招募海外劳工的许可。陈宗明的辩护理由是,他只是中间人,受另一人博尔哈的指示行事,并且钱款都交给了博尔哈。但法院并未采纳他的辩解。

    地区审判法院最终判决陈宗明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名成立,判处终身监禁和10万比索罚款;六项诈骗罪名成立,每项判处两年至六年不等的监禁,并需向每位受害者赔偿实际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金。陈宗明不服判决,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最高法院维持了地区审判法院的判决。法院认为,控方提供的证据确凿充分,受害者证词可信,且有多项客观证据支持,例如陈宗明签署的收据,以及他承认在其他案件中也涉及非法招募的供述。最高法院还指出,陈宗明的辩解苍白无力,不足以推翻控方的指控。最高法院在判决书中强调:

    “所有发给申诉人的收据均由被告人签署;

    被告人承认他和他的妻子是八打雁省大约七十 (70) 起诈骗和非法招募案件的被告;

    被告人于 1993 年 9 月 13 日在律师弗洛伦多·C·梅迪纳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在 SPO2 爱德华多·G·诺维尔小面前签署了一份宣誓声明,承认收到加维诺·阿西曼 15,000.00 比索;

    申诉人均指认陈,而不是博尔哈,是向他们表示他可以给他们在台湾工作的人。”

    最高法院进一步解释了非法招募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并强调两者可以同时成立。法院认为,陈宗明的行为不仅构成非法招募,也符合诈骗罪的全部要素,即欺骗和造成经济损失。

    实践意义

    “菲律宾人民诉陈宗明”案对打击非法招募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案再次明确了菲律宾法律对非法招募的零容忍态度,并强调了对犯罪分子处以重刑的必要性。对于公众而言,本案也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在寻求海外工作机会时,必须通过正规渠道,核实招募机构的资质,避免落入非法招募的陷阱。

    本案的判决也对未来的类似案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高法院明确指出,非法招募罪和诈骗罪可以同时成立,这意味着犯罪分子将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这也警示那些企图通过非法招募牟取暴利的人,他们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关键教训

    • 核实资质:在与任何招募机构合作之前,务必核实其是否获得了POEA的合法许可。
    • 警惕承诺:对于过于美好的工作承诺,例如高薪、低门槛等,要保持警惕,谨防诈骗。
    • 保留证据:与招募机构的任何交易,包括付款凭证、合同等,都要妥善保管,以备不时之需。
    • 寻求帮助:如遇非法招募或诈骗,及时向POEA或警方报案,维护自身权益。

    常见问题解答

    问:什么是大规模非法招募?

    答:大规模非法招募是指由三人或以上组成的集团实施的非法招募,或者针对三人或以上个人实施的非法招募。根据菲律宾法律,大规模非法招募属于经济破坏罪,刑罚更为严厉。

    问:如何辨别非法招募机构?

    答:合法的招募机构必须持有POEA颁发的许可证。您可以在POEA的官方网站上查询机构的资质。此外,合法的招募机构通常不会做出过于夸张的承诺,收费也会相对透明合理。

    问:如果我不幸遭遇非法招募,应该怎么办?

    答:首先,收集所有相关证据,包括合同、收据、聊天记录等。然后,立即向POEA或警方报案。您也可以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权益。

    问:非法招募罪和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答:非法招募罪是指未经POEA许可从事招募活动的行为,而诈骗罪是指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在非法招募案件中,如果招募者以欺骗手段收取费用,且未能提供承诺的工作,则可能同时构成非法招募罪和诈骗罪。

    问:本案对海外务工人员有什么启示?

    答:本案警示海外务工人员,在寻求海外工作机会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提高警惕,防范非法招募和诈骗。切勿轻信口头承诺,务必签订书面合同,并核实招募机构的资质。

    问:如果我需要法律咨询,应该联系谁?

    答:如果您需要关于非法招募或诈骗的法律咨询,欢迎联系ASG Law律师事务所。我们在菲律宾法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ASG Law律师事务所是菲律宾马卡蒂和BGC地区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在处理非法招募和诈骗案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您需要法律帮助,请随时通过 nihao@asglawpartners.com 与我们联系,或访问我们的 联系方式 页面获取更多信息。我们致力于保护您的权益,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立即联系ASG Law,让我们帮助您解决法律问题!




    Source: Supreme Court E-Library
    This page was dynamically generated
    by the E-Library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E-Lib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