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法律如何解读性侵案件中受害者的行为?
G.R. No. 263227, August 02, 2023
性侵案件,尤其是涉及家庭成员的案件,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受害者在遭受侵害后的反应可能与常人的预期不同,这给案件的审理带来了挑战。菲律宾最高法院近期的一项判决,深入探讨了在性侵案件中如何解读受害者的行为,并引入了“儿童性虐待适应综合征”(CSAAS)的概念,为理解受害者的沉默、顺从等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案的核心问题是:在性侵案件中,受害者的“非典型”行为,例如沉默、顺从,是否会影响其证词的可信度?最高法院的判决对此给出了明确的否定答案,强调必须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
性侵案件的法律背景
在菲律宾,强奸罪的定义和处罚依据《修订刑法典》(Revised Penal Code)。根据该法典,强奸是指男性以暴力、威胁或恐吓等手段,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行为。如果受害者未满18岁,且施暴者是受害者的父母、祖父母、继父母、监护人,或三代以内的亲属,则构成加重强奸罪(Qualified Rape),也称为乱伦强奸罪(Incestuous Rape)。
相关法条如下:
Article 266-A. Rape: When and How Committed. — Rape is committed:
1) By a man who shall have carnal knowledge of a woman under any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a) Through force, threat, or intimidation;
b) When the offended party is deprived of reason or is otherwise unconscious;
c) By means of fraudulent machination or grave abuse of authority; and
d) When the offended party is under twelve (12) years of age or is demented, even though none of the circumstances mentioned above be present.[36]
Article 266-B. Penalties.- Rape under paragraph 1 of the next preceding article shall be punished by reclusion perpetua.
Whenever the rape is committed with the use of a deadly weapon or by two or more persons, the penalty shall be reclusion perpetua to death.
The death penalty shall also be imposed if the crime of rape is committed with any of the following aggravating/qualifying circumstances:
1) When the victim is under eighteen (18) years of age and the offender is a parent, ascendant, step-parent, guardian, relative by consanguinity or affinity within the third civil degree, or the common-law spouse of the parent of the victim.
在审理强奸案件时,控方必须证明以下要素:
- 发生了性行为;
- 受害者是女性;
- 性行为是在违背受害者意愿的情况下发生的;
- 受害者在事发时未满18岁;
- 施暴者是受害者的父母或具有类似亲属关系的人。
举例:如果一位父亲强迫其15岁的女儿发生性关系,即使女儿没有大声呼救,或者事后没有立即报警,只要能够证明上述要素,该父亲仍然可能被判犯有加重强奸罪。
案件回顾
本案中,被告人XXX被指控多次强奸其两个女儿AAA和BBB。AAA指控其父亲在2015年3月7日和3月9日两次强奸她,当时她年仅14岁。BBB则指控其父亲在2015年3月13日强奸她,当时她11岁。
案件经过地区审判法院(RTC)和上诉法院(CA)的审理,两级法院均判决被告人有罪。被告人不服判决,上诉至最高法院,理由是受害者的证词存在矛盾,且其行为不符合常理,例如,AAA在被强奸时没有呼救,BBB在明知父亲有不轨企图的情况下,仍然跟随其进入屋内。
最高法院驳回了被告人的上诉,维持原判。法院认为,受害者的证词虽然存在一些细微的矛盾,但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被告人确实实施了强奸行为。更重要的是,法院强调,不能以常人的标准来要求受害者,而应该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以下是法院判决中的一些关键引述:
“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视角,尝试从儿童受害者的眼中看待事物。我们通常认为奇怪且与常态不符的行为,实际上可能被受害者视为他们唯一期望的求助或出路。”
“无数的乱伦强奸案件摆在我们面前,辩方经常根据受害者对“正常”反应的“不一致”来攻击受害者的可信度。这不仅是恶魔般的,而且是荒谬的。我们需要纠正我们的想法,这些实际上并不奇怪或不一致,而是儿童性虐待受害者正常采取的行动。”
最高法院还引入了“儿童性虐待适应综合征”(CSAAS)的概念,指出受害者在遭受性虐待后,可能会出现沉默、顺从、延迟披露等行为,这些行为并非不合常理,而是受害者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CSAAS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保密:由于羞耻或尴尬,受害者选择保持沉默。
- 无助:受害者感到无力反抗,无法改变现状。
- 困境与适应:受害者无法寻求保护,只能适应被虐待的环境。
- 延迟披露:由于恐惧、羞耻或情绪混乱,受害者延迟披露被虐待的事实。
- 否认:受害者否认曾遭受虐待。
案件的实际意义
本案的判决对于性侵案件的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法官和律师,在评估受害者证词的可信度时,不能简单地以常人的标准来衡量,而应该充分考虑受害者的特殊情况,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特别是对于涉及儿童的性侵案件,更应该引入CSAAS的概念,帮助法官和律师更好地理解受害者的行为模式。
关键教训:
- 不能以常人的标准来要求性侵案件的受害者。
- 受害者的沉默、顺从等行为,可能是其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 应该引入CSAAS的概念,帮助法官和律师更好地理解受害者的行为模式。
建议: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是性侵案件的受害者,请不要犹豫,立即寻求法律援助。专业的律师可以帮助您了解自己的权利,并为您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常见问题解答
问:如果性侵案件的受害者事后没有立即报警,是否会影响案件的审理?
答:不会。延迟报警可能是由于受害者恐惧、羞耻或情绪混乱等原因造成的,不会影响案件的审理。重要的是,受害者能够提供可信的证词,并有其他证据佐证。
问:如果性侵案件的受害者在法庭上表现得不镇定,或者证词存在一些细微的矛盾,是否会影响案件的判决?
答:不一定。法官会综合考虑所有证据,包括受害者的证词、医疗报告、证人证词等,来判断被告人是否有罪。如果受害者的证词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且有其他证据佐证,即使存在一些细微的矛盾,也不会影响案件的判决。
问:什么是“儿童性虐待适应综合征”(CSAAS)?
答:CSAAS是指儿童在遭受性虐待后,出现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反应,例如沉默、顺从、延迟披露等。这些行为并非不合常理,而是受害者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问:在性侵案件中,如何保护受害者的隐私?
答:菲律宾法律规定,在性侵案件中,必须保护受害者的隐私,不得公开受害者的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媒体在报道此类案件时,也应该使用化名,避免暴露受害者的身份。
问:如果我怀疑我的孩子遭受了性虐待,应该怎么办?
答:如果您怀疑您的孩子遭受了性虐待,请立即采取行动。首先,要保护您的孩子,确保其安全。其次,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包括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专业的律师可以帮助您了解自己的权利,并为您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ASG Law律师事务所。 联系我们 或发送邮件至 nihao@asglawpartners.com 安排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