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法律:面对突发袭击,如何合法自卫?

, ,

菲律宾最高法院:正当防卫并非要求绝对理性,而应考虑当事人主观感受

G.R. No. 260353, February 08, 2023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时,人们往往难以保持绝对的理性。菲律宾最高法院最近审理的一起案件,就探讨了在受到醉酒者攻击时,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正当防卫。该案强调,判断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应以当事人当时的主观感受为基础,而非事后诸葛亮式的理性分析。

案件简介

本案中,Rulie Compayan Camillo(以下简称“Rulie”)在搬运米袋时,突然遭到醉酒的Noel Angcla(以下简称“Noel”)的袭击。Noel多次挥拳殴打Rulie,Rulie在反击中导致Noel死亡。Rulie辩称自己是正当防卫,但一审和二审法院均判其犯有过失杀人罪。最高法院最终推翻了原判,认定Rulie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无罪释放了他。

相关法律背景:菲律宾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菲律宾修订刑法第11条规定了正当防卫,该条款规定,当符合以下条件时,行为人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 受害者存在非法侵害行为;
  • 为阻止或击退非法侵害行为,所使用的手段具有合理必要性;
  • 自卫方没有充分的挑衅行为。

其中,非法侵害行为是正当防卫的最重要前提。最高法院在多个案例中都强调,如果不存在非法侵害行为,则自卫行为无从谈起。非法侵害行为分为两种:实际的非法侵害和迫在眉睫的非法侵害。实际的非法侵害是指已经发生的、带有攻击性的行为;迫在眉睫的非法侵害是指即将发生的、具有明显攻击意图的行为。例如,一个人挥舞着刀具,准备攻击另一个人,就构成了迫在眉睫的非法侵害。

案件分析:最高法院的判决理由

最高法院认为,本案中Rulie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主要理由如下:

  • 存在非法侵害行为:Noel醉酒后多次攻击Rulie,构成了实际的非法侵害行为。
  • 手段具有合理必要性:Rulie在受到攻击后,用拳头反击,是为了阻止Noel继续施暴,所使用的手段具有合理必要性。
  • 没有充分的挑衅行为:Rulie当时正在工作,没有主动挑衅Noel,因此不存在挑衅行为。

最高法院特别强调,在判断是否存在非法侵害行为时,应以Rulie当时的主观感受为基础。Rulie作为一个正在搬运重物的工人,突然遭到醉酒者的袭击,自然会感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他采取反击措施,是为了保护自己,是符合人之常情的。最高法院引用了之前的判例,指出:

“在判断自卫或保护他人的行为时,不应要求被告像一个没有受到致命伤害威胁的人那样冷静。被告没有时间反思和推理他们的反应。他们必须迅速行动,他们的反应应该与迫在眉睫的伤害相称。这是判断他们的唯一方法,因为自然法——使用一切合理手段来击退危及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侵略的基础——并没有要求他们在有合理的理由相信自己明显有失去生命或遭受重大身体伤害的危险时,做出万无一失的判断。检验标准是被告对危险的紧迫性和严重性的主观信念是否合理,并且他们信念的合理性必须从他们采取行动时的角度来看待。

最高法院还认为,Rulie使用拳头反击,是为了制止Noel的攻击,而不是为了杀死他。Rulie只打了Noel两拳,这表明他只是想阻止Noel继续施暴。最高法院指出,Rulie的行为没有犯罪意图,因此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案件的实际意义:正当防卫的界限

本案的判决,对菲律宾的正当防卫法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强调了在判断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时,应以当事人当时的主观感受为基础,而非事后诸葛亮式的理性分析。这意味着,在面对突发袭击时,人们有权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即使这些措施在事后看来可能有些过激,只要当时的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就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重要启示

  • 在受到攻击时,要尽量保持冷静,但也要果断采取自卫措施。
  • 自卫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攻击,而不是为了报复。
  • 如果自卫行为导致对方受伤或死亡,要及时报警,并提供详细的证词。
  • 在法庭上,要尽可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常见问题解答

问:什么是“非法侵害行为”?

答:非法侵害行为是指已经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带有攻击性的行为。例如,挥拳殴打他人、用刀具威胁他人等。

问:自卫的手段必须与攻击的手段对等吗?

答:不一定。自卫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攻击,只要所使用的手段具有合理必要性即可。例如,在受到徒手攻击时,可以用棍棒或刀具进行自卫。

问:如果自卫行为导致对方死亡,是否一定会被判刑?

答:不一定。如果自卫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则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问:如何证明自己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答:可以通过提供证人证言、录像资料等证据,证明自己当时受到了非法侵害,并且所使用的自卫手段具有合理必要性。

问:如果对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有疑问,应该怎么办?

答:应该及时咨询律师,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

如果您需要更多关于菲律宾法律的帮助,请联系我们 或发送邮件至 nihao@asglawpartners.com 安排咨询。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