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非法招募:菲律宾最高法院判例解析及求职者实用指南
G.R. No. 117010, April 18, 1997
在菲律宾,海外就业机会对许多人来说充满吸引力,但也因此滋生了非法招募的乱象。本案菲律宾人民诉博特罗案,即是一起典型的非法招募案件。本案不仅揭示了不法分子如何利用求职者的渴望进行诈骗,更明确了公司高管在非法招募活动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深入剖析本案,我们将了解菲律宾关于非法招募的法律规定,以及求职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避免落入非法招募的陷阱。
非法招募的法律定义及处罚
菲律宾共和国劳工法典明确界定了“招募和安置”的含义,指的是任何为了有偿或无偿地招揽、招募、签订合同、运输、利用、雇用或获取工人,包括推荐、合同服务、承诺或广告本地或海外就业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任何以任何方式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提供或承诺有偿就业的个人或实体,均应被视为从事招募和安置活动。
劳工法典第38条(b)和第39条(a)规定了非法招募罪及其处罚。非法招募,简单来说,就是在未获得劳工和就业部(DOLE)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招募活动。如果非法招募的对象达到三人或以上,则构成“大规模非法招募”,情节更为严重,可被视为经济破坏行为,面临更严厉的处罚,包括终身监禁和高额罚款。
本案适用的《菲律宾劳工法》第 13 条 (b) 款和第 34 条,以及经第 1920 号和第 2018 号总统令修订的第 38 条 (b) 款和第 39 条 (a) 款明确规定,未经授权或许可从事招募活动属于违法行为,旨在保护求职者免受欺诈和剥削。这些条款不仅规范了招募行为,也为打击非法招募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案件回顾:瑞康公司非法招募案
本案中,被告博特罗与加西亚、米拉普莱斯(在逃)共同被指控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受害者多达16人,他们都渴望通过瑞康菲律宾国际航运有限公司(简称瑞康公司)获得海外工作机会。然而,瑞康公司实际上并未获得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的招募许可。
以下是本案的关键事实:
- 虚假承诺: 被告人冒充瑞康公司高管,向求职者承诺可以提供海员、厨师、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和洗衣工等海外职位。
- 收取费用: 他们要求每位求职者缴纳5000比索的“ processing fee”,用于办理护照、海员证和海上生存证书(SOLAS)等文件。
- 逃之夭夭: 在收取费用后,瑞康公司突然人去楼空,办公室因欠租被关闭,被告人也消失无踪。
- 查无许可: 受害者向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劳工和就业部(DOLE)查询后,发现瑞康公司既未注册,也未获得招募许可。
庭审过程中,六名受害者出庭作证,详细描述了他们被欺骗的过程。被告博特罗辩称自己也是受害者,只是瑞康公司的员工,负责协助办理文件,并未参与招募活动。然而,法院并未采纳他的辩解。
法庭认为,证人埃斯克拉达的证词虽然前后有所矛盾,但在关键情节上与其他证人的证词相互印证,因此具有可信度。埃斯克拉达最初指认加西亚,但在交叉询问时承认与他交易的是博特罗。他解释说:“我说谎了,先生。我的良心无法承受。” 这种“良心发现”的证词,反而增强了其可信度。
此外,其他证据也表明博特罗并非无辜。他被介绍为瑞康公司的副总裁,使用带有副总裁名牌的办公桌,负责跟进求职者的文件办理,并承认曾出资用于瑞康公司的注册。这些行为都表明他积极参与了瑞康公司的非法招募活动。
法庭最终判决: 博特罗与加西亚犯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判处终身监禁,并处以10万比索罚款,同时需连带赔偿每位受害者5000比索。
法庭认为:“被告博特罗从事了招募和安置活动,因为他通过瑞康公司向申诉人承诺在国外就业……所有大规模非法招募罪的基本要素在本案中都已具备。”
公司高管的连带责任
本案的判决强调了公司高管在非法招募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菲律宾劳工法》第 39 条 (d) 款明确指出:“如果违法者是公司、合伙企业、协会或实体,则处罚应由对违规行为负责的公司、合伙企业、协会或实体的官员或负责人承担。”
即使瑞康公司最终未能完成注册,博特罗作为公司的发起人之一,也无法逃脱法律责任。他和加西亚以瑞康公司高管的身份示人,并收取了求职者的费用,因此,他们不能以公司未注册为由推卸责任。《公司法》第 25 条规定,任何冒充公司行事的人,如果明知公司没有合法成立,应像普通合伙人一样对公司产生的债务、责任和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明确了,即使公司尚未完成正式注册,但如果公司发起人或高管以公司名义从事非法活动,他们个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对于规范公司行为,保护公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求职者如何防范非法招募?
本案的受害者付出了金钱和希望,却最终被骗。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求职者在寻求海外工作机会时,务必提高警惕,谨防非法招募陷阱。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 核查招募机构资质: 务必确认招募机构是否拥有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颁发的有效招募许可证。可以在POEA官网查询机构的资质信息。
- 警惕过高回报承诺: 如果招募机构承诺的回报明显高于市场水平,务必保持警惕。
- 拒绝预付高额费用: 合法招募机构通常不会在提供工作机会前收取高额费用。对于要求预付高额“ processing fee”、“培训费”等费用的机构,要格外小心。
-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 在签订任何合同前,务必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条款清晰、明确,并与招募机构的承诺一致。
- 保留证据: 保留所有与招募机构的沟通记录、付款凭证、合同文件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 寻求法律咨询: 如果对招募机构的资质或合同条款有疑问,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关键教训
- 公司高管责任重大: 公司高管对公司的经营行为负有重要责任,包括确保公司的招募活动合法合规。
- 未注册公司亦可追责: 即使公司尚未正式注册,但如果公司发起人或高管以公司名义从事非法活动,仍需承担法律责任。
- 求职者需谨慎防范: 求职者在寻求海外工作机会时,务必提高警惕,核查招募机构资质,避免落入非法招募陷阱。
常见问题解答
1. 什么是菲律宾的非法招募?
答: 指的是在未获得菲律宾劳工和就业部(DOLE)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招募和安置活动,包括为本地或海外就业招募工人。
2. 大规模非法招募的定义是什么?
答: 指的是针对三人或三人以上进行的非法招募活动,情节严重,可被视为经济破坏行为。
3. 非法招募的处罚是什么?
答: 根据菲律宾劳工法,非法招募可能面临罚款和监禁。大规模非法招募的处罚更为严厉,可判处终身监禁和高额罚款。
4. 如何辨别合法的招募机构?
答: 合法的招募机构应持有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颁发的有效招募许可证。求职者可以在POEA官网查询机构的资质信息。
5. 如果被非法招募机构欺骗了,应该怎么办?
答: 应立即向警方报案,并向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投诉。同时,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寻求法律援助。
6. 公司高管在非法招募中承担什么责任?
答: 公司高管对公司的非法招募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
7. 瑞康公司案对求职者有什么启示?
答: 提醒求职者在寻求海外工作机会时,务必谨慎选择招募机构,核实机构资质,警惕非法招募陷阱,保护自身权益。
8. 如果公司尚未注册,但已经开始招募,是否合法?
答: 不合法。任何实体在进行招募活动前,都必须获得相应的许可证和注册,无论公司是否完成正式注册。
9. 预付“processing fee”是否合理?
答: 合法的招募机构通常不会在提供工作机会前收取高额费用。对于要求预付高额费用的机构,要格外警惕。
10. 如何获取更多关于菲律宾劳工法的信息?
答: 可以查阅菲律宾劳工法典,或咨询专业的律师事务所。
如果您在菲律宾劳工法,特别是招募和海外就业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联系ASG Law律师事务所。我们拥有专业的律师团队,精通菲律宾劳工法律法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邮箱: nihao@asglawpartners.com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发表回复